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林明哲:推动川美体系发展,开创收藏家帮助艺术家办个展的先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31
生于台湾,却心系大陆艺术
 
业内形容他“买断了一段 10 年的中国美术史”,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他对艺术的执拗和义无反顾地投入。在中国的艺术圈里,他的名字即代表着一个收藏传奇,这个名字指的就是收藏家林明哲。生于台湾, 却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和热情,努力奔走在海峡两岸,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林明哲
 
林明哲 1949  年在台湾出生,是福建省第六代移民。他早期学习绘画,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进入社会后慢慢以房地产发家,成为台湾高雄地产业的大亨,可林明哲始终没有忘却对艺术的热爱。19 岁那年, 林明哲用自己打工赚的钱买下第一件艺术品—清朝皇族后裔溥儒的绘画作品,这是他收藏史的开端。
 
19 世纪 80 年代,台湾能接触到的关于大陆的艺术书籍不多,当时林明哲看了一本叫《大陆艺术》的书,书里系统地介绍了大陆视觉艺术的发展。从这本书里,他了解到罗中立、齐白石、陈丹青和吴昌硕等一批大陆艺术家,这为他日后与艺术家结缘打下了基础。
 
直到 1986 年,林明哲怀着对艺术的强烈好奇心,穿过台湾海峡,来到大陆。后来经人引荐,认识了很多艺术家。四川美院的作品给林明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明哲与四川美院就此结缘。那年,他用外汇券买下了 300  多幅谢稚柳、宋文治和周思聪等大陆艺术家的作品。也是从那时起, 林明哲开始大手笔购买艺术品,在网罗和欣赏作品的同时,也不忘把喜欢的艺术家介绍给台湾的同好们。
 
通过购买作品,林明哲与许多艺术家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他常常以便宜的价格买到各种珍品。1987 年,林明哲花 300 元买下了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以150元入手艺术家张晓刚的作品。此外,林明哲喜欢大手笔垄断式购买艺术品。比如  1994  年,他一下子买了  28  件赵无极的作品。1991  年恰逢苏联解体,当时西方的艺术机构和美术学者还未反应过来, 林明哲便看到了苏联时代的艺术家和作品的重要性,1992 年到 1994 年前后 5 次前往俄罗斯,买走了 1300 多件油画作品,几乎包括了所有苏联时期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的重要作品。
 

罗中立    绣花女
 
林明哲不仅爱收藏,也是位爱才的伯乐,在收藏作品之外,他还付出大量心血支持未成名的年轻艺术家创作,并为此成立了“罗中立油画奖学金”,鼓励更多年轻人搞艺术创作。
 
1992 年,林明哲成立了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致力于收藏和推广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到今天,林明哲对大陆艺术的热情和投入, 算起来也有 20 多年了。
 
钟情川美,化身伯乐收藏家
 
1989 年,林明哲参加海峡两岸绘画交流展,现场来了 40 多人,其中不乏来自北京画院的许多艺术家,这是台湾和大陆开放以来的第一个交流展,对林明哲的收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是在这个展览会上,林明哲认识了周思聪、李小可等名家,后来又遇到了画家艾轩。通过艾轩的引荐, 林明哲认识了一批川美艺术家,从此走上了收藏川美油画的道路。
 
当时四川的“乡土艺术”和“伤痕艺术”美术风格已较为成熟,且   影响着全国美术界,但因为偏僻闭塞,很少有藏家到四川去买画。而大陆还没有出现油画收藏的先例,那时候的油画并不是市场的宠儿。改革开放不久的 20 世纪 80 年代,官方美术馆不会花大价钱去购买画家的作品,而是普遍流行捐赠的方式,认为画家应该把画作送给艺术馆去展出, 这导致许多好画家不愿意把好的作品卖给美术馆。林明哲敏锐地发现了这片收藏界的蓝海,决定以中国油画为方向,展开自己的收藏之旅。
 
林明哲后来去了成都,艾轩跟油画家何多苓说有一个从台湾来的藏家想要买他的画,何多苓那时手上没什么作品,只有一张《蓝鸟》,因为搁置在角落过久,已经落了不少灰。林明哲特别欣赏何多苓的绘画风格, 他说台湾油画的主题和形式都太单调,就喜欢像何多苓这种能够表现中国内涵的画家,所以便毫不犹豫买下了《蓝鸟》。十多年以后,《蓝鸟》脱落严重,何多苓花了半年多时间修补这幅画,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亲自修复的一幅作品。从此林明哲跟何多苓成了朋友,并保持了十多年不间断的友好合作。甚至在何多苓前往美国发展,屡陷困境的时候,都是林明哲帮他渡过难关。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何多苓也会常给林明哲寄画作。这种深厚的感情在收藏界实属难能可贵,林明哲的真挚和温情打动了川美的艺术家们,他们共同构建起一种有温度的共赢关系。
 
何多苓 《蓝鸟》
 
到四川后,林明哲相继拜访了何多苓、罗中立等川美画家。一年多后和程丛林结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是个一时兴起的游客,喜欢艺术品,过来买几幅画就会离开。后来他经常回四川,随着购买川派画家作品的人越来越多,川美的艺术家们才知道这个台湾人是真的热爱他们的艺术作品,也是在非常用心地做收藏。随着合作的深入,林明哲与川美的艺术家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跟一般的收藏家不一样,林明哲就是以欣赏的眼光去搞收藏,不会因为他们仅仅是是川美的艺术家就刻意压价,艺术家开的价格他基本都不会还价,即使是超出了当时的市场价格。他认为这么好的画家,作品的价格贵一些是理所当然的,这对许多艺术家来说,无疑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因为林明哲的慷慨和爱才,艺术家们一有好的作品,都会优先让给他。何多苓曾说过:“据我了解, 林明哲把挣的钱几乎全花在收藏上了。对生活完全没有要求,非常朴素。”
 
中国有八大美院,林明哲却对川美情有独钟。去川美前,他还去了北京、广州、武汉和西安等城市和美院考察,但最让他震撼的还是川美派的作品。在林明哲看来,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等画家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艺术家的自主意识更强,且川美正处于破茧重生的阶段, 艺术形态不像北京那么传统,从而更加富有张力和生命力。那时候台湾地区比林明哲更有经济实力的大有人在,他之所以选择来内地收藏油画, 除了他对艺术的爱好,还有一个动力支撑着他,那就是他深刻意识到川美那一批作品所代表的历史意义,他的勇气和魄力促使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收藏。
 
林明哲不只是买卖艺术品的商人,他还会经常肯定和鼓励艺术家们, 让他们可以安心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在四川美院,艺术家艰辛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创作环境深深地触动了林明哲的内心。他去看彼时还是研究生的庞茂琨,这位年轻人住在一个用铁皮临时搭建的活动房里,因为是几个人住,房内拥挤不堪,床铺之间只有一张薄薄的窗帘隔开,画室小得只能容下一人,作画用的画布粗糙不堪,大幅的画只能用两张小的画布拼接起来。那时林明哲花了三千元买了张庞茂琨的作品,吓得对方不敢相信,回忆起这段经历,庞茂琨说“1988 年我还没有卖画的概念,那时候一张油画三千块人民币觉得好恐怖,就想他怎么出得起这么多钱呢?然后就开始数钱,数了两三遍都数不对,因为太紧张了。”而林明哲表示, 看到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在艰辛的环境下还如此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我只是希望能够帮他们一把。1992 年,林明哲以罗中立的名义创办了“罗中立油画奖学金”,极大地缓解了当时许多青年艺术家的生计问题,对他们的艺术追求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对认真有潜力的画家,林明哲非常愿意成就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林明哲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才有了“川派”艺术后来的蓬勃发展。他几乎买断了八十年代四川美院所有艺术家的作品,从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叶永清等中坚力量的作品, 到他们的前辈王大同、杜泳樵和王龙生的画作,都在林明哲的收藏之列。可以说,林明哲对中国油画艺术的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也证明, 林明哲对油画市场的预判十分精准,如今,他收藏的那些画作,价格上涨了百倍不止。
 
周春芽 桃花
 
杜泳樵 憩
 
在林明哲看来,未来艺术的主流是中国画,具有水墨、多媒体艺术等多样化表现形式,而且它拥有属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他认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艺术家,以后还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收藏家, 和对艺术有推动作用的慈善、金融机构等,共同推动中国艺术的国际化发展,并夺回艺术品定价权和话语权。随着藏品越来越多,林明哲开始萌生出成立机构经营和推广艺术品的想法。
 
成立“山艺术”机构,川派推手的情怀之举
 
和川美艺术家交流后,激发了林明哲的使命感,他把推动宣传中国本土的艺术家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林明哲曾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向高雄的地产建筑界筹集 100 万美金,创立“炎黄美术馆”并发行《炎黄艺术》杂志。有了美术馆,林明哲所收藏的作品就有了更好的归类收纳, 办展也不必再东奔西跑地求人。林明哲还有个特点,就是为他欣赏的艺术家举办个展或大型联展,大力推广自己选中的艺术家。一边大批量买入绘画作品一边积极举办展览,这种方式在华人界凤毛麟角,却形成了林明哲独树一帜的风格。
 
大批购买画作,筹办杂志和艺术展览,林明哲豪掷千金却从未后悔。随着收藏规模的扩大,欣赏他的艺术家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推广他心目中的优秀艺术家,林明哲在 1992 年正式登记成立“山艺术文教基金会”(以下简称“山艺术”),此后又把他自己企业大楼的两层腾出来筹建
山美术馆。这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是个新的创举,当时台湾的公立美术馆发展趋向成熟,私人美术馆才初步萌芽,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和山美术馆的成立,再次体现了林明哲的先见之明,掀起了一股企业赞助文化的先例潮流。这位野心勃勃的商人,并不满足在建筑和地产行业的成功, 也不安于只做一个收藏家,更不是一位淘金者。显然,林明哲想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和策略,推动乃至引领整个文化艺术环境的发展,透过艺术教育,提升人们的生活美学,引导艺术品收藏的方向和潮流。这种大范围多功能的复杂设计,一般由官方主导才可进行。但林明哲却倾其所有, 选择放手一搏,换取一个中国艺术界的光明未来,此等情怀,让人钦佩。这一路的艰辛困苦,大概也只有林明哲自己知道。
 
山艺术成立以来,藏品数量之多及质量之上乘,让许多收藏家为之叹服,现在山艺术已是台湾地区有名的艺术收藏和推广机构。一开始林明哲只收藏中国书画,但看过许多国内的美术馆后,发现大部分优质的书画藏品都被各省市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垄断了。意识到国内油画收藏还是个空缺,林明哲果断选择了这个领域,逐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油画收藏之路。据不完全统计,山艺术的油画藏品已超过六千件,大部分藏品由林明哲通过自己的收藏经验和艺术评论家的评论来选择。对于基金会的运营,林明哲的团队有一定的心得,通常在批量收藏后,会把一些风格相似的作品售卖出去,同时买进别的不同作品,以保持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林明哲在 80 年代购买的作品基本都被收藏在山艺术,这些作品在如今的拍卖场上都涨了十倍到上百倍。比如张晓刚的作品《生生不息的爱》和周春芽的作品《剪羊毛》,其价值都打破了艺术家个人的拍卖纪录。林明哲对此也感到欣慰,他希望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可以保持不断的上涨,那样不仅意味着资产的收益,还意味着林明哲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这种精神的愉悦对林明哲更有吸引力。
 
 
正如林明哲自己所说“我收藏的是一段历史”,山艺术囊括了一大批从四川美院出身的重量级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数量共计两千多件,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作品鲜少在大陆展览,连艺术家本人卖出作品后都很难再见到自己的画作。直到 2012 年,这种局面有了改观。这一年,“山川蒙养 20 年—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川美艺术作品收藏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现场展出了 31 位川美艺术家的 170 余件经典的画作,这是一场系统的展览,充分展现了川美艺术家在不同创作时期的风格与变化,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也因此得以一窥川派油画作品的魅力和精髓。山艺术的展览不仅在国内展出,这些年其先后在世界各地、东南亚和祖国大陆等地区相继举办了不同规模的艺术家个展和群展,并多次出资为艺术家举办世界各地的巡展,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国际化进程。
 
林明哲的收藏经:垄断式批量购买
 
因为把握住准确时机,采取大手笔收藏的方式,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林明哲几乎买断了一部美术史,这个“远比王中军、王健林牛气”的收藏界传奇人物对收藏自然有着独到的见解。艺术品收藏可以考验一个人的选择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如何选择那些有价值有潜力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林明哲和他领导的山艺术文教基金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其对于藏品的收藏标准和经验在业界足以称得上“经典”。其作品中体现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代表了中国当代的艺术水平,也因此对藏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垄断式大手笔购买藏品是林明哲最经典的手法之一,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林明哲用投资房地产获取的巨额财富,几乎把四川画派的所有代表作都收入囊中。当年他以上千美元一张的价格,购买中国写实画家杨云飞等人的作品,如今这些藏品已经暴涨了上百甚至上千倍。到了 90 年代初期,林明哲又以极低的价格从海外入手了赵无极和法国柯罗等艺术家的系列世界级作品,并前后 5 次奔赴俄罗斯画家家里扫货,一举成为俄罗斯官方美术馆之外最大的私人收藏,手笔之大令人咂舌。做收藏 20 多年来,林明哲认为自己是刚好抓住了历史机遇,才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拿下这么多藏品,他表示:“那个时候,罗中立他们的画从来没有人去买, 家里囤积了几百张,我才能够一下子全部买断,实现垄断式收藏;那时候打动一个画家,只要说我给你出画册、办画展、去海外推广就行了。现在, 这种说法多画家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从这个方面来说,林明哲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眼光的,这种对于艺术品的预判和谋略,是成就林明哲成功地原因之一。
 
善于抓住机遇,是林明哲成为收藏大鳄的第二个要素。林明哲之所以能大手笔买下四川派画家的作品,也有部分原因是机缘巧合。油画家何多苓其实一直不舍得把自己的代表作《雪雁》拿出来售卖,但后来由于女儿去美国上学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只好忍痛把作品卖给了林明哲。爱才的林明哲总是舍得为自己看中的画家花钱,何多苓到了美国后生活出现困境,向林明哲求助,林明哲二话不说就往何多苓账户打了几万美金,这深深感动了何多苓。后来何多苓专门为林明哲画了一幅作品,叫《偷走的孩子》。谈起去俄罗斯买油画,林明哲也表示是因为当时恰逢遇上俄罗斯社会动荡,货币贬值,币值兑换美元从 1:1 狂跌到 1:500,那里的人们急需美元,看到商机的林明哲带了很多美元去俄罗斯,幸运地买到了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马克西莫夫、梅尔尼科夫等大师的名作。
 
何多苓《雪雁》
 
这些年来,林明哲始终以长期投入的眼光和策略参与收藏活动。学美术出身的林明哲,能够从专业的角度鉴别作品的好坏,也能分辨出哪些是有天分的艺术家。他所学的美术专业为他后来的收藏起着极大的作用。2003 年,林明哲就预测周春芽的作品会从几万元涨到 500 万元。而罗中立的油画当时才几百美元一张,林明哲对他说:“你的画未来肯定会超过100 万美元一张。”可如今罗中立的油画已经不止 100 万美元。这些明智的判断,都源于林明哲对艺术本身和艺术市场的独到见解。他甚至大胆预言,将来全球最贵的 500 件艺术品里,中国的应该占一半以上。
 

何多苓《偷走的孩子》
 
林明哲不仅买画,更为艺术家办展。这在国内收藏界属首创之举。纵观国内收藏界,林明哲这种方式既特别又够新奇。现在很多人会羡慕林明哲拥有杨云飞、罗中立、何多苓、庞茂琨等众多名家的作品,他们只知道这些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已经比当初涨了上百倍甚至上千倍。可在  20世纪 80 年代,林明哲砸那么多钱批量购买画作,这本身就是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疯狂行为。但他不是把油画作品买回家搁置,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大力推广。光是罗中立一人的作品,林明哲就收藏了 370 多幅, 且坚持为罗中立举办了十多次海内外的个展,这种行为大大促进了艺术家的知名度,也推动了川派美术的发展。多年来,林明哲领导下的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已举办了超过 200 场展览,许多是公益性赞助展览,这种为了鼓励和支持艺术家的方式,令人敬佩。
 
罗中立《岁月》
 
在购买艺术家的作品前,林明哲首先会和艺术家交流,还会对艺术家的作品观察两到三年,看他的作品中是否有独特风格和特色,能否体现民族性、创造性和时代性,同时也考察艺术家本人对艺术创作是否足够敏感和执着,然后才确定是否要列入收藏名单,是否要大批量购买这位艺术家的作品。选择艺术家时,年龄大小也是林明哲判断艺术家的作品是否值得收藏的因素之一。一般的观点是艺术家 35 岁前的作品要体现个人才华,但林明哲认为艺术讲究天分,后天难以培养,所以艺术家 30 岁前就应该产出受到圈内认可的作品,这样的艺术家才在林明哲的考虑范围之内。
 
近些年来,艺术品市场上频现天价作品,对此林明哲表示“20 世纪80 年代,我为中国画家李可染、吴冠中、黄胄、周思聪等办过展,但后来他们作品的价格一路走高。以我的收藏原则,这些钱完全可以去买更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于是我放弃了对他们作品的收藏。”可见,林明哲更加热衷培养年轻艺术家,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艺术品的高价。但他表示并不是便宜的作品就能买,还得看自己的喜好。林明哲对艺术有自己的喜好,审美从不受外界影响。相比装置艺术,林明哲更喜欢绘画,他认为只有绘画才能带来长久的乐趣。早年林明哲曾收藏过蔡国强的作品, 后来因其价格暴涨而放弃。但林明哲也认为,收藏是私人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收藏。
 
对国内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群体,林明哲也说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不能买假货,其次是不要负债购买。艺术品的特性决定了其流通性,股票可以今天买明天卖,艺术品很可能今天入手十年后才能卖出去。对于财力雄厚的藏家,怎么选择艺术家的作品是其关心的问题。”林明哲还指出:“选择艺术家第一个标准就是个人特质,其作品必须得跟别人的作品区别开来。”
 
这位来自台湾的收藏家,以他对艺术收藏的热忱和兢兢业业的精神, 在中国艺术界深耕细作,与艺术家们建立长久的友谊,为他们举办一个个展览,在收藏艺术品的同时,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 立足祖国大陆,推动中国艺术的国际化,怀着这样坚定的信仰,林明哲和他的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已经成为华人收藏界的典范。当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艺术品可以赚钱时,他们已经悄悄参与到中国艺术史的塑造中, 构建于属于华人世界的典藏体系
 
总结
 
伯乐收藏家,川美文化引领者。回顾林明哲的收藏之路,他的成功离不开三个要素。第一,长期投入的战略眼光。专业的美术功底让林明哲能从专业角度鉴别艺术家和作品的升值潜力,他欣赏有强烈时代印记和个人风格的作品,这为他的收藏带来极大的优势。第二,大手笔垄断式购买艺术品。整批购买藏品的方式,让林明哲几乎把四川画派、苏联时期有影响的代表作全部收入囊中,如今这些藏品暴涨千百倍。第三,善于抓住机遇。他开启了内地油画收藏的先例,对中国油画艺术的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还开创了收藏家帮助艺术家办个展的先河,最终推动川美艺术的发展
 
 
作者简介
 
郭晓林,四川绵阳人,清华大学EMBA,美国赫斯莱茵大学MBA。资深藏家,企业家收藏网创始人、卡酷尚集团、珍稀奇文化创始人、阿里巴巴创业神灯计划十大创始人之一,同时兼任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清华博商同学会、深圳四川商会绵阳市总商会、深圳绵阳商会、三台县在外人才联谊会等多个商协会副会长及以上职务。目前著有《商业理想国》《商界理想国Ⅱ》《川商精神》《互联网收藏变局》等。
 
本文摘自郭晓林《企业家收藏故事》第九章节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