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朱绍良: 警惕“国宝帮”,收藏进对圈子很重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1
朱绍良: 警惕“国宝帮”,收藏进对圈子很重要

 ——对话著名收藏家朱绍良先生

将赝品当成国宝,谈起“国宝帮”收藏界恐怕无人不闻之色变。其危害亦如同毒瘤一般,渗透在收藏界。2016330日,应珍稀奇文化创始人郭晓林先生的邀请,收藏“大腕”朱绍良先生莅临参观了珍稀奇文博馆,参观期间,企业家收藏网对朱绍良先生就如何收藏到“珍、稀、奇”的藏品进行了独家专访。
企业家收藏网记者:彭珊珊/袁检



人物简介

    朱绍良:著名古代书画收藏家、鉴定家、艺术市场分析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广州美院、著名艺术机构等领域艺术研究名师,博学儒雅,中国书画收藏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为中国书画市场收藏做出专业理性的艺术指导。因专业收藏马远《宋帝命题山水册页》等精品级书画作品而荣登《收藏家》杂志全球华人收藏家评选榜首,曾运用其多年来的鉴藏研究成果与艺术实践经验进行力证《功甫帖》作品真伪,影响极大。


640.webp
朱绍良藏品之《马远山水册》
“国宝帮”荼毒的收藏界

记者前人有句话说:“古之好古者聚道,今之好古者聚财。”对此您是怎么看待收藏? 

 

朱绍良:传统意义上的玩古玩,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当代意义上的玩古玩,还包括投资理财。古玩艺术品作为理财形式之一是不受限制的,富商、百姓皆可做,做得好即发财致富、名利双收。古玩界有句行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再说修身养性。其一:玩古玩可以学礼仪。以青铜器为例,传世的青铜器多为礼仪之器:赏玩之余我们还能感悟礼仪之邦、泱泱大国的大度、大气、大礼。其二:玩古玩可以进入上流社会中心,比如近代“民国四公子”,以收藏作为对话工具。其三:玩古玩可以悠闲生活。如用紫砂壶泡一壶茶,邀三两知已藏友,交流赏玩各自心仪的藏品,很悠闲,很惬意。其四:玩古玩可以寄托精神。人到中老年,生活乐趣愈发重要,常去古玩市场觅宝,觅到新藏品自然会增添一份乐趣。其五:玩古玩可以延年益寿,比如启功、徐邦达、谢稚柳、王己千老先生享寿超过95岁至101岁。

 

记者:作为成功的收藏家,你如何评价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  
 

朱绍良:从投资角度来说,购买艺术品是资产配置的手段,如果眼光好,艺术品投资回报率很客观。宋代《瑞应图》2009年拍出5824万元,现在卖一两个亿没问题。拿同样的钱办企业,再优质的项目、花再大精力也很难有相同的收益;如果用这笔钱炒股,现在能剩下多少都成问题了。

640.webp
宋人(旧题:萧照)《瑞应图》

记者:然而现实的情形是,很多进场淘金者吃亏上当甚至血本无归。

 

朱绍良这主要归结于“国宝帮”的荼毒,很多企业家特别是初涉收藏界的企业家很容易就陷入了“国宝帮”的泥潭,并且无法自拔,带着强烈的投机心理,误信人言,将赝品当成国宝。所谓“国宝帮”是指收藏界里的一种特定人群,它并非指那些购买“国宝”的人群,而是指那些时常买到假货,却自以为捡漏捡到国宝级古董的人物。

 

事实上,一件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取决于其学术价值,一个藏家的成败取决于其学术研究能力。收藏靠的是眼力,眼力就是学术能力,能辨别真伪,能判断优劣。我常说一句话“收藏要具备四力即:眼力、财力、魄力、定力”,任何一件艺术品,它的市场价值都是由其学术价值决定的。收藏要盯着学术别盯着钱,价格不过是艺术的副产品,学术价值得到公认的,一定能卖出天价。如果抛开艺术,把收藏当成致富的手段,那就本末倒置了。

640.webp (1)
张大千《桃源图》
检验藏品的试金石是市场

记者:每一个收藏家都希望自己能收藏到珍、稀、奇的藏品,那么怎样才能检验一件藏品的价值呢?

 

朱绍良:市场!市场是检验艺术品收藏的试金石。我们常说要考验一个收藏家有无实战能力,主要看其买过什么,卖过什么。所以对于自己的收藏品要选择时机拿到市场去检验,多听下多家之言,听听不同人对作品的不同看法。

 

同时,这个检验其实也是检验自己的眼光,通过拿到市场去历练,收藏者要做的功课不仅是艺术品本身,更需要深入了解同等重要的市场规律。前者是必不可少的藏品知识,后者是不可或缺的市场知识。

我不建议藏家们无节制的乱收藏,自以为收藏到了“珍、稀、奇”,谨慎的放自家藏库珍藏。即所谓的“只买不卖”,更希望大家能够“以藏养藏”,不断升级自己的艺术品质量,实际上是通过市场化的途径才是检验艺术品真伪乃至收藏家眼力的重要途径。

640.webp (2)
资料图

   记者:由此可见收藏的市场化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您看来收藏家应该怎样选择交易市场?

 

      朱绍良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在口碑好的大型拍卖市场去买卖艺术藏品。如果不走正规程序,私下交易会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法律问题;二是物权不分,比如三兄弟继承的一幅画,其中一人私下拿来交易。三是买低卖贵,这样就会引起纠纷,卖方就会起诉。我们倡导市场是检验藏品的试金石,但是买卖一定要在正规的拍卖市场进行。另一方面来说也不否认拿藏品去听多家之言,多方询价,以此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藏品。

 

    记者:您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收藏家之榜首,深谙藏品的市场化运作,作为名副其实的“收藏大腕”,您是不是收藏世家?

 

朱绍良:首先我声明一下,我不是学艺术的,而是学医出身,更不是收藏世家。英雄莫问出处,人做事就怕认真,100%的努力就是比钢铁还硬的力量,收藏也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癖好者才可交也”。玩古玩形成的圈子又称“古玩圈”。对于古玩收藏只要认真钻研,进对圈子,坚持数十年后,最终都会成为收藏家。真正的收藏家,不仅物质之富翁,更是精神之富翁;真正的收藏大师,不仅是藏品的大富翁,更是学问的大富翁。

640.webp (3)

精准收藏进对圈子很重要

 记者:为什么说古玩收藏“只要进对圈子,坚持数十年后,最终都会成为收藏家”?

 朱绍良:当前收藏行业正值盛世,这是一个最好的“收藏时代”,但同时目前中国收藏界市场却又极度混乱,收藏爱好者经常被混淆视听,难辨真假,收藏界面临沦陷危机。毒瘤“国宝帮”的成员可能占了古玩收藏爱好者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国宝帮”的进化并非一朝一夕,一些古玩爱好者起初并不全是利益驱动,他们出于对文物的喜爱,而开始在地摊古玩市场中淘宝,结果因为水平不够,或者是被人误导而走入歧途,在收藏了一批“国宝”后,却屡屡被人鉴定为赝品、仿品,备受打击的他们不愿接受事实,以收藏者之间互相认可的方式形成了情感联盟。

 

从这个角度看,搞收藏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知识储备,进对圈子,设计好自己的收藏方向,广结藏友。我的建议是初涉收藏最好能去正规的机构培训一下,既学了知识又交了朋友,老师,同学都成了自己以后收藏的顾问,收藏过程中还能捡漏,看似学费交了几万,实际对以后帮助特别大。有句话:机会是给又准备的人而准备的。

640.webp (4)
资料图

     记者:刚您谈到了去正规机构培训,那么对于珍稀奇收藏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企业家收藏与艺术品投资大讲堂”您是怎么看的?


         朱绍良:在目前这样一个市场混乱,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收藏现状下,珍稀奇文化举办的这样一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个义举,希望在这一活动的支持和帮助下,能让企业家们懂得什么是“艺术珍品”,什么是“艺术商品”。宋、元、明、清的经典作品,其存世量小,艺术成就高,买一件少一件,是为珍品。如刘益谦收藏的《功甫帖》,艺术珍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拍卖场一旦出现必被争抢,是常青的,保值功能最强。而艺术商品存世量大,作品面貌一般是经常重复,如齐白石的一些作品,艺术商品往往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齐白石的作品就很难受国外藏家的认同。

 

      艺术珍品是长青的,艺术商品是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的希望在珍稀奇文化举办的这一个“企业家收藏与艺术品投资大讲堂”的研修班的带领下,每一个收藏爱好者都能收藏到符合自己珍、稀、奇标准的艺术珍品。

640.webp (5)

《功甫帖》

企业家收藏语:

 

盛世兴藏、鉴真识宝、投资艺术、增值财富。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与股市的低迷,企业家对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需求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并逐步成为艺术品投资收藏的主力。研究发现,企业家科学合理地收藏艺术品不仅可以使企业和个人资产保值、增值,还能在提升自身审美品位、社会地位的同时借力组织艺术活动、修建博物馆等行为“反哺社会”,影响当代社会的文化构建。

 

   但看到艺术品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艺术品市场混乱的现象。文化商品与艺术商品混淆概念,市场价格暴涨暴跌,做伪、造假猖獗,典型现象就是文中的“国宝帮”。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由清华·博商同学会、清艺汇中国艺术平台、珍稀奇收藏艺术研究院联合打造的“企业家收藏与艺术品投资大讲堂”应运而生。其是由全国权威鉴定机构、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国内外顶级拍卖公司、艺术研究院、画院、收藏家协会等机构及著名专家教授、艺术家、收藏家联合打造的一个“古玩圈”。遵循全球艺术发展规律,简明剖析艺术产业核心、直观传授艺术鉴赏技巧,精准参与国际艺术投资,“大讲堂”旨在打造南中国艺术收藏与投资的黄埔军校,促使每一个藏家都能收藏到符合珍、稀、奇的艺术珍品。

 
朱绍良部分藏品欣赏:
640.webp (6)
 
640.webp (7)
王原祁《秋林远黛图》
640.webp (8)
张渥《临赵雪饮中八仙图》卷(局部)

   链  接    

近些年,“国宝帮”的身影始终挥散不去,犹如一颗恶瘤,怎么摘都摘不掉。这里节选了近年报道的部分有关“国宝帮”的新闻,让读者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有更多的了解。


1、《国宝就在身边?收藏投资不能“太天真”》(2011年1月7日报道):

北京举行的一次以公益为主题的活动特设了两个环节:“国宝评选”与“中国十大收藏家评选”。当选收藏家里,有人收藏10万件玉器,有人收藏4万件瓷器,更有人统计自己的藏品价值高达34亿元。而且当选的十大收藏家中,随便一个人就有好几万件古董珍玩,还自称每件都是“国宝”。

QQ截图20160415150111

2、《一次捐赠引发的热议》(2013年3月14日报道):

2013年初,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政府宣传部负责人公开发布消息:祖籍新会的美国华裔收藏家林缉光决定将其收藏的600多件藏品捐赠给家乡,并将落户由当地政府出资2000余万元新建的林缉光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然而这600多件捐赠藏品被业内专家们几乎众口一词指为赝品。

QQ截图20160415150123

3、《10亿元官司牵出诸多疑问》(2014年4月9日报道):

2012年9月,王先生得知某公益基金会在筹建博物馆,于是表示愿将其收藏的1万余件藏品全部赠送。该基金会负责人即与王先生签订合同,并约定基金会先行支付3500万元作为对王先生所持藏品的补偿,在对藏品鉴定无异议后,再陆续支付王先生总额不超过10亿元(包含3500万元)的补偿款。然而就在王先生拿到1500万元,基金会也收到755件藏品之后,基金会邀请的相关专家鉴定这批藏品为新仿,于是基金会终止了合同。为此,王先生将该基金会告上法庭。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