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陈丽华:中国紫檀“女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1
了解中国当代商界十多位风云人物的收藏经历,全面解析目前中国收藏家的收藏方向和喜好。深刻解读中国文化内涵,以企业家收藏经历来解读人生和商界智慧,看中国目前商界佼佼者如何一步步从底层走向不凡。
 
正黄旗出身,从小偏爱木器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电视中各路妖怪的心头好。他们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便前仆后继地在唐僧的西天取经路上设下种种磨难对付唐僧。但唐僧最终还是在徒弟三人的保护下,一路险中逃生,最终唐僧成功取经。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有人已经得到了唐僧,这个人就是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
 
 
陈丽华,女,满族人,1941 年出生于北京,是《西游记》中饰演唐僧的演员迟重瑞的妻子。她拥有各种让人目眩的头衔:北京满学会荣誉会长,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董事、荣誉人文博士,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 华人世界第一女富翁……更可贵的是,如此多的荣誉和富贵,都是她多年独自拼搏的结果。《2016 胡润女富豪榜》发布,75 岁的北京地产女王陈丽华以财富 505 亿元首次成为中国女首富,这是胡润女富豪榜 11 年来诞生的第五位女首富。2012 年陈丽华入选《时代》杂志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百强榜。作为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者,陈丽华的第一桶金,改变了她的一生。
 
 
陈丽华在北京颐和园出生、长大,满旗后裔,伴随她成长的就是紫檀家具。这些家具只有在皇室贵族家才有,她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从小就看着、摸着这些紫檀家具长大。幼时陈丽华家庭贫穷,家里无法供她上学,她在高中时便被迫辍学。因为对木材的有浓厚兴趣,为了生计,陈丽华开始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她整日和家具打交道,慢慢对木质家具有了别样的感情,看着在自己手中被打磨光滑平整的家具,陈丽华内心有一种成就感。80 年代中期,北京的龙顺成中式家具厂里,保存着大量新中国时期的珍贵明清紫檀、金丝楠和黄花梨木家具。陈丽华就在这里工作,当时这些家具“无主”,无人懂得欣赏,是别人眼里的“一堆废木材”,没有任何的附加价值。但对于懂木材的陈丽华来 说,这些家具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她认为,祖宗留下来的紫檀家具,在战争中已经丢失了很多,一定要尽全力把这些失去的东西找回来。后来她通过各种关系,用较低的价格买到了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她待人真诚、还颇具生意头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财富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具厂。后来,陈丽华的生意越来越好,当亲戚朋友一致认为她要继续做家具生意时,这位有远见的企业家做了让人惊讶的决定—移居香港,从事房地产投资。
 
初入香港,陈丽华便用做家具生意赚的钱在比利华购置了 12 栋别墅,低进高卖,几个回合下来,她积累了十分可观的创业资本,成立了富华国际集团。陈丽华在香港努力打拼,她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愁绪却日益漫上心头。在外漂泊,总是更思念故乡。繁华的香港终究不是生她、养她的故土,陈丽华无比怀念在北京住的四合院,那里既古朴又温馨。正逢邓小平南方谈话,她的乡愁被激发得愈来愈烈,于是当机立断,带着真金白银回京发展。
 
打造紫檀博物馆,成就紫檀人生
 
陈丽华回京后,凭借着对地产商业的强大运作能力,步步为营,在王府井周边拿到了一系列黄金地段,总投资超过 35 亿。在经营房地产的岁月中,她的人生也完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飞跃,那便是紫檀。靠房地产发家的陈丽华坚持“不上市”“不玩资本”,只对紫檀情有独钟,她的一 生,可以称为“紫檀人生”。
 


陈丽华紫檀博物馆藏品
 
陈丽华虽仍是富华集团的董事长,但早已把自己的权利全权转移给了儿子,自己一门心思地研究名贵紫檀木。紫檀木对于她来说,不只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收藏。出于对紫檀的“痴狂”,陈丽华每年都要携重金  专赴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去探寻紫檀的生长环境,寻找上好的紫檀基料。为了心心念念的紫檀,她可以顶着烈日,穿梭于野兽出没、蟒蛇肆行的原始森林;也可以冒着暴雨,踏着泥泞,找寻自己热爱的紫檀。在异国他乡的陌生环境中,陈丽华多次遭遇危险。有一次,她们遭遇热带毒蜂的攻击,面对蜂群追赶,陈丽华一行人惊慌失措,幸亏及时找到掩体,不然就危险了。回忆起当时的状况,陈丽华感慨,在危急时刻, 自己遗憾的是以后没有机会摸到自己喜欢的檀木了。虽然无数次遭遇危险状况,但心有余悸的陈丽华依然会一次又一次地外出探访,没有丝毫犹豫。奋不顾身的背后,是她对紫檀木的痴迷和热爱,这种伟大的收藏精神被业界感动。
 
“投资紫檀,建立博物馆,10 年内难有回报,但是陈丽华却一往无前。 
 
1999 年 10 月 1 日,她斥资 2 亿元投资兴建中国紫檀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  9569  平方米,建筑整体呈现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正门用纯木打造,主体建筑采用磨砖对缝工艺建设,地板也利用过去皇家推崇的“海漫斗板地面”铺设方法,先用大青砖铺设后浸润桐油。馆内有  2000余件珍稀紫檀精品,更有她收藏的 300 件明清家具,这些文玩古物都采用明清风格陈设,恢宏气派蔚为壮观。馆内还有一座缩小版的紫檀故宫角楼, 按 1:5 的比例制作的,约 3 米高,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圆,精致无双,总重十几吨。为了这个角楼,陈丽华曾八进缅甸金三角, 遍寻各处选取最优质的紫檀原料,最终采购了近 400 吨原材料运回国内。这些材料一吨价值十几万元,堪称巨资。可以说为了建设博物馆,陈丽华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并且重金聘请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木作专家、瓦作专家和画作专家,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紫檀王国。耗费巨资建成的博物馆,之后被业界称为“活国宝”。
 
中国紫檀博物馆(紫檀宫)
 
博物馆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靠陈丽华的地产项目在支撑。有人戏称,这座博物馆是她手上最“费钱”的项目。其实,陈丽华从一开始就不奢望博物馆能盈利。即使需要不断补贴资金,陈丽华也乐于去做。有不少人认为陈丽华作为一个商人却做了贴本的买卖,真是有点划不来。但在陈丽华看来,这座亏损的博物馆是她的梦想。从经济上看,她的投资是失败的,但从文化上看,寸檀寸金,个个都是无价之宝,博物馆潜在的价值是巨大的。20       年间,陈丽华名下的富华家具制作的千件紫檀家什都直接进了紫檀博物馆,从来没卖过一件,不是卖不出,而是舍不得卖。各路商贾名流曾为一件紫檀藏品多次拜访,但都被陈丽华一口回绝。
 
耗巨资打造的紫檀博物馆内景
 
陈丽华最欣慰的事情是每天见到、摸到紫檀。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待在紫檀王国,年已六十的她没有和儿女住在一起,而是坚持和 129 名员工住在紫檀博物馆中。她这一生,注定与紫檀紧紧联系,无法分离。
 
 
让紫檀艺术走出国门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陈丽华的“紫檀博物馆”榜上有名,这是陈丽华每次提及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的事情。三十年的心血,三十年的四处奔波,三十年的坚持不懈,仿佛都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中国紫檀博物馆内景
 
回顾陈丽华的三十年紫檀收藏路,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踏实。她不仅钟爱收藏,还善于研究。紫檀木器历史悠久,风格淳朴,制作手法多样。孟浩然在《凉州词》中曾作“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可以看出紫檀在中国的地位与历史。一件精美紫檀艺术品的制作,耗时至少一年,多则数年。雕刻时以木为锦,以刀代笔,刻画出各种精美的山水画。匠心独运所打造的精致技艺,采用精密巧妙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却能让每块木材严丝合缝地交叉在一起,密不可分,再经过手工操作,雕刻、清滴、打磨、打蜡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出一件精美的紫檀艺术品。紫檀雕刻的精妙与复杂,是现代工艺无法企及的,它蕴含着先人的智慧, 代表着传统手工艺的精华。如今社会越来越发达,眼看这项绝妙的手工技艺濒临失传,陈丽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让这一华夏手艺不被时代遗忘,多年来她把紫檀的传承和发展视为己任。紫檀项目的“申遗” 成功,也离不开她多年的努力。
 
 
陈丽华数十年的紫檀生涯,都和故宫有着联系。故宫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气势磅礴,文化底蕴深厚。陈丽华曾经因为紫檀博物馆的建设而苦恼,她既想让博物馆有收藏价值,又期待博物馆能体现出民族气概。深思熟虑后,她将紫檀博物馆定位在“仿故宫”。从建筑到彩画,从装饰到陈设,紫檀博物馆都有故宫的身影,去过故宫的人再去紫檀博物馆参观,除了对博物馆复杂的工艺叹为观止外,往往都会有一种熟悉感,有时蓦然一瞥,某些场景画面似曾相识,那可能就是故宫与紫檀博物馆的相似之处。
 
中国紫檀博物馆如宫殿般内景
 
故宫博物院长郑欣淼曾这样评价陈丽华和她的紫檀人生:“中国紫檀博物馆作为一家民营博物馆,在传承传统工艺和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只有将紫檀工艺这样的无形文化遗产和有形文化遗产相结合, 才是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在这一点上,陈丽华做到了。”
 
紫檀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物质财产,但在陈丽华的心里,紫檀是可以发展到国际的艺术品。怀着这样的信念,陈丽华将紫檀带上了国际的舞台, 赋予它国际文化交流的使命。1998 年,陈丽华携带紫檀精品参加韩国中华艺术大展,紧接着参加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将紫檀博物馆的展品在展馆展示;2005 年,开始紫檀海外巡展,以“紫檀的秘密”为主题,先后在美国的华盛顿、亚特兰大以及马来西亚、台北等地展出;同年,在故宫博物院建院 80 周年庆典前夕,陈丽华将大型紫檀天坛祈年殿模型捐赠给故宫博物院。1999 年 5 月,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授予她“荣誉人文博士”称号,萨凡那市市长向她授予了金钥匙,并将每年的 5 月 25 日定为“陈丽华博士日”。
 
中国紫檀博物馆内景(摆有陈丽华的画像)
 
中国传统的紫檀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代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陈丽华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她期待着中西文化能够有更加亲密的合作沟通。在 2014 年 3 月,陈丽华受梵蒂冈的教皇方济之邀,前往教廷高层特许进入的梵蒂冈内城。教皇与陈丽华一行握手示意, 十分高兴见到中国的朋友。为弘扬中国文化,陈丽华向教皇敬献了代表民族文化的贴金“雕龙宝座”“雕龙紫檀如意”和刺绣《清明上河图》,   教皇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向陈丽华颁发旨在表扬杰出人士的最高荣誉金质奖章,以表彰她对促进中意文化交流的贡献。
 
《清明上河图》细节
 
意大利威尼斯总督宫博物馆拥有五百年历史,在中意合作交流的行程中,陈丽华一行人还受到馆长哈萨瑞奇女士的热烈欢迎。跟文化艺术打交道的人,都有一种惺惺相惜,哈萨瑞奇女士挽着陈丽华的手热情地介绍馆内的壁画。馆内一幅油画作品《天堂》,画中有七百多个人物,堪称世界最大的一幅油画。陈丽华同馆长说,如果能提供这幅油画的照片, 可以回国请专业的刺绣师做刺绣,保证高度还原。哈萨瑞奇女士感到十分震惊,甚至有点不相信。陈丽华当即拿出长达 5 米的中国刺绣《百骏图》, 向她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馆长看到这幅刺绣后十分惊叹和欣赏,顿时爱不释手。陈丽华当即便把这幅刺绣画赠送给威尼斯总督宫博物馆。哈萨瑞奇馆长和陈丽华一见如故,表示非常愿意和陈丽华合作, 希望两馆内的作品能互相交换展览,增进两国人民对各国文化的了解。这种想法与陈丽华的期待不谋而合,她也表示希望更多的欧洲人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陈丽华夫妇向教皇方济各赠送贴金雕龙宝座
 
陈丽华追求艺术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她表示,如果有国家愿意收藏她的藏品,她愿意捐赠。“我这些年的努力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紫檀艺术能在全世界发扬光大,让中国的紫檀文化走出国门,我舍的是金钱, 得到的却是全世界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让中国的紫檀艺术走向世界, 留给世界,这才是最珍贵的。”陈丽华说。
 
开发紫檀医药新功能
 
为了让紫檀文化传承下去,陈丽华从文化的源头—教育,开始抓起。她筹备建立了紫檀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培养专业的紫檀雕刻人才。还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通过基金会来关注紫檀文化的艺术发展,并且通过基金会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陈丽华在公益文化领域持续性投入,目标就是能让自己的努力惠及下一代。2015 年,她斥巨资, 用紫檀木和阴沉木以 1:10 的比例复制北京 32 座老城门,历经 5 年时间才完成整个项目。中国的古建专家都认为这是一项具有极高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项目。
 
 
有人说,从梦想到现实的距离是从头到脚的距离,头用来梦想,脚用来实践。而陈丽华的紫檀梦,从头到脚都在路上。她宣扬紫檀文化的思想持续影响着他人,她践行保护紫檀的行动也感动着收藏者。她的下属公司曾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1998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穆拉德合作开展紫檀医药治疗方面的研究,如今已经成功研制紫檀生物护肤品,在台湾和大陆销售。陈丽华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够开发出紫檀在医疗方面的功能。
 
陈丽华的行动与想法总是保持高度一致,她已经在河北兴建了一个生物科技园区,专门研究紫檀的元素构成,来研制新型药物的开发。自从接触医疗知识后,陈丽华深觉病患的痛苦与不易。她在北京通州建立了一个占地两千亩的美国标准医院,引进各种新型设备,目的是让穷人也能在这个医院看得起病。
 
 
陈丽华如今 76 岁了,腿脚利索,眼睛黑亮,她把她的健康与活力都归于紫檀。紫檀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极其珍贵。她睡的是紫檀,用的是紫檀,屋子里的东西几乎全是紫檀。市场上假紫檀和炒作紫檀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此陈丽华表示很惋惜。市面上有些假紫檀只是在最外面的“面” 上贴了一层紫檀材料,但内里其实是别的木头,很多不明真相的外行人很容易被骗,花了大价钱买了紫檀皮,导致损失惨重。陈丽华呼吁大家不要炒作,想做紫檀就真正用心地去做,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比买紫檀更珍贵和有意义。
 
由爱好到责任,数十载的浮沉,陈丽华的紫檀情怀虽然不能说是绝后,但绝对算得上空前。
 
总结
 
陈丽华的收藏人生是“紫檀人生”,这位地产女王在紫檀的环境中长大,第一份事业与紫檀有关,持续半辈子的收藏也与紫檀挂钩。更重要的是,她因喜爱踏入紫檀收藏领域, 却为了传承文化而努力经营她的紫檀收藏。她费心费力斥巨资打造的紫檀博物馆,不仅被业界称为“活国宝”,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也是对她三十年来辛苦坚持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正如故宫博物院长郑欣淼所评价的:“陈丽华的紫 檀博物馆,以民营博物馆的身份,在传承传统工艺和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民间,需要更多像陈丽华这样从普通的收藏, 最终进阶到终极收藏的收藏家。
 
 
作者简介
 
郭晓林,四川绵阳人,清华大学EMBA,美国赫斯莱茵大学MBA。资深藏家,企业家收藏网创始人、卡酷尚集团、珍稀奇文化创始人、阿里巴巴创业神灯计划十大创始人之一,同时兼任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清华博商同学会、深圳四川商会绵阳市总商会、深圳绵阳商会、三台县在外人才联谊会等多个商协会副会长及以上职务。目前著有《商业理想国》《商界理想国Ⅱ》《川商精神》《互联网收藏变局》等。
 
本文摘自郭晓林《企业家收藏故事》第十二章节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