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收藏指南 » 正文

甄嬛梅长苏同款“暖手宝”,寒冬腊月取暖必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3
       现在无论你是“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还是“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都没有古代人在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的漫长严冬里来得酸爽,那么古代人又是如何度过漫漫寒冬的呢?

在古代,人们也有暖手的工具---手炉。

甄嬛梅长苏同款“暖手宝”,寒冬腊月取暖必备!

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它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与脚炉相对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

用火取暖,是先民们早就发现的。古人将火种放进陶器具内,称为"火炉"。大家围坐取暖,在古诗文中常有描写。

乾隆时仁和秀才周心孩所作《咏铜手炉》诗:

不数红泥小火炉,青铜范出小形模。

提来缓缓随心便,趋到炎炎炙手无。

笼袖粟肤春意透,挥毫姜指晓寒苏。

深闺从此催刀尺,冷月临窗雁阵呼。

甄嬛梅长苏同款“暖手宝”,寒冬腊月取暖必备!

手炉作为取暖工具在我国历史悠久,其起源说法不一。

一说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楚地潮湿,楚人将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散气,继而发明手炉;

另一说是源于隋代,隋炀帝南巡到江苏,天气寒冷,当地县官让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内置火炭,献给炀帝取暖,炀帝称之为“手炉”。

甄嬛梅长苏同款“暖手宝”,寒冬腊月取暖必备!

甄嬛梅长苏同款“暖手宝”,寒冬腊月取暖必备!

据说中唐时期,手炉已成为官宦人家的室中用物。及至宋代,城市里设有香药局,售卖专供焚香和手炉使用的炭饼。

北宋年间,手炉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民间百姓普遍使用的取暖器具。当时手炉多为青铜材质,偶有银、铁、瓷,器型以“簋簋之属为之”,即方圆二式,里面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小型的可放在袖子里“熏衣炙衣”。

甄嬛梅长苏同款“暖手宝”,寒冬腊月取暖必备!

手炉的制作工艺,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最高峰。晚明的嘉兴名匠张鸣岐,就是一代制炉顶级名家,他的作品人称“张炉”,花纹精细、铜质匀净,堪称工艺品中的瑰宝。

尤其不可思议的是纵然炉中炭火烧得再旺,却毫不烫手,其热量恰到好处,让使用者倍感舒适,可见其登峰造极。以至于当时的大画家项墨林大加赞叹,专请张鸣岐为他制炉,于是 “张炉”的声誉响彻了大江南北。

甄嬛梅长苏同款“暖手宝”,寒冬腊月取暖必备!

甄嬛梅长苏同款“暖手宝”,寒冬腊月取暖必备!

到了清代,手炉传入皇宫后一跃成为御用品而身价百倍,其制作工艺更加多姿多彩,材质多了漆器、珐琅等品种,工艺上还采用了掐丝珐琅。

甄嬛梅长苏同款“暖手宝”,寒冬腊月取暖必备!

手炉小巧玲珑,盈盈可握,可置放于袖中或怀中随身携带,所以又有“袖炉”和“捧炉”的雅称。

由于其工艺精妙雅致,有花篮形、南瓜形、梅花形、海棠形、龟背形等形状,雕琢得犹如古典园林中的花墙镂窗一般雅致,更錾刻有山水人物与花鸟奇珍的图画,因此即可暖手又可作为案头清玩。

甄嬛梅长苏同款“暖手宝”,寒冬腊月取暖必备!

手炉有八角形、圆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等,大部分是由紫铜、黄铜、白铜 制成,也有少量瓷器制品。在手炉制作工艺中,最吸引人的当数花纹纷繁的炉盖。

作为散热区,镂空雕刻的炉盖有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跟炉身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相得益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近年来收藏热潮,手炉的收藏价值正逐步凸显,表现堪称惊艳。手炉家族中,较上乘的当数明代和清代早中期作品,尤其是名家制作的手炉,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于一器,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是斋房文玩,极富文人书卷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

在2009年北京翰海15周年庆典拍卖中,一只“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铜錾龙纹手炉拍得135.52万元。除铜手炉外,颇有清宫特色的珐琅手炉也表现不俗,一件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荷塘莲纹海棠式手炉,在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中,拍出115万元高价。

手炉的鉴定要点:

1、古铜手炉基本上是手工制作的,而仿品绝大多数均是浇铸而成的。因此古铜炉可以从底足与炉身的连接处看到细小的焊缝,而仿品因铙铸而成,没有焊缝,炉底与炉身浑然一体;炉盖的做工也是如此。另外古铜炉的网眼做工与仿品也不一样。

2、古铜手炉常见锈色有绿锈、红锈、黑锈、紫锈等。仿品的锈色,不论何色,多深浅不匀,不能与器体融合,用手摩娑没有滑爽之感。而真品锈色自然深沉,有滑爽感。

3、明清铜手炉所用材质为黄铜、白铜和红铜。清代以后盛行黄白二铜,且黄铜使用比白铜还要迟。鉴别时可视手炉的底足,如露有黄铜的,即可断定清末民国之物品。如紫铜,可分两方面,具有古朴厚重之感,纹饰素而精,一般来说可达明代;如轻薄而纹饰花妙,大多为清代手炉。古铜手炉的纹饰系人工錾刻而成,又称"刻铜"。入铜笔画呈,型,上宽下尖,偶有刀滑处,每画深浅不一,包括小圆凿圆点花纹,字口与平面交接处干净、平整、锋锐,且能制出细画如丝。清中晚期,錾花发展形成了独立的艺术,特别是咸丰、同治年间, 在铜器上錾花已达鼎盛时期。因此,满工纹饰的精品手炉基本上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