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被后世淡忘的乾隆朝画院画家--张宗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7
 同是乾隆朝画院的画家,大家可能熟知郎世宁、董邦达、钱维城、冷枚、徐扬等,却不太熟悉张宗苍这个名字,史论界也鲜少有研究他的学者。

 

清 张宗苍《虚斋鹤梦》立轴 42.5×33厘米 佳士得11月28日中国古代书画拍卖

清 张宗苍《虚斋鹤梦》立轴 42.5×33厘米 佳士得11月28日中国古代书画拍卖

 

其实,张宗苍曾深受乾隆皇帝宠爱,“恩遇殊常,旷代一时”。他暮年入宫,仅供职画院四年时间,就为乾隆皇帝画了172幅画,还不包括与其他宫廷画家合作的作品,著录在《石渠宝笈》上的张宗苍作品就有116幅,多有乾隆皇帝御题。

 

清 张宗苍《西湖图》 77.6×9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张宗苍《西湖图》 77.6×9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清史稿》记载,盛于康乾两朝的画院,以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丁观鹏为最,张宗苍所作,尤有士气,道光以后无闻。

 

那么,这个被后世画史忽略的宫廷画家是怎样一个人?

 

张宗苍(1686年——1756年),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蔗翁、太湖渔人,晚称瘦竹,江苏吴县人。学画于娄东派的黄鼎,对倪瓒、黄公望心领神会,擅长淡墨干皴和焦墨点簇。

 

清 张宗苍《乾隆皇帝抚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张宗苍《乾隆皇帝抚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张宗苍初官河工主簿。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在阅视河工的时候,张宗苍进献一套吴地十六景册,乾隆皇帝非常喜欢,于是召入内廷。

 

当时,画院画家分为三等,分别为每月钱粮八两、六两、四两,外加公费银三两,张宗苍与弟子徐扬一起进入画院的时候,就享受了宫廷画家的最高待遇,与丁观鹏一样,每月钱粮八两,公费银三两,相当于六七品官的待遇。

 

这时候,张宗苍已经是65岁高龄。1753年,乾隆皇帝念及张宗苍年事已高,加封为户部主事(六品),这在当时也是极为少见的殊荣。而且,除了屡屡给张宗苍的画题诗外,乾隆皇帝还多有赏赐,比如屡赐张宗苍御膳,还曾赐他宅邸、福字、貂褂、拐杖等,这些在张宗苍的《墨岑遗稿》中均有记载。

 

清 张宗苍等《乾隆皇帝松荫挥笔》横轴 96×15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张宗苍等《乾隆皇帝松荫挥笔》横轴 96×15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张宗苍仅仅在画院呆了四年,因为年事过高,告老还乡,不久就去世了。他去世后,乾隆皇帝几十年屡屡思念,并曾自责对张宗苍不够好。仅在张宗苍《画山水》一画上,乾隆就先后题跋13次,基本全是晚年题的,最晚的一条题跋是乾隆81岁时所题,这时候距离张宗苍去世已经30多年。

 

清 张宗苍《山水图》  143×75.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张宗苍《山水图》  143×75.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那么喜欢张宗苍?

 

台湾学者史伟成曾撰文分析,认为张宗苍身上有两种特质是乾隆皇帝特别喜欢的:

 

一种是笔墨中延续着文人画正统派的气息,不仅取法古人,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名山大川尽入其怀,作画超逸、朴素,恰到好处。在唐岱去世后,张宗苍、董邦达、钱维城作为山水画大家自然颇为乾隆皇帝珍惜,而董邦达和钱维城又是词臣画家,乾隆皇帝另有期待。张宗苍笔墨中特有的倪黄韵味甚为乾隆皇帝喜爱,以至于当他离开画院后乾隆每每思念。

 

与此同时,张宗苍来自姑苏,从一开始乾隆就喜欢上了他身上具备的“苏州特质”,所以乾隆皇帝命张宗苍画了很多的松荫、高士、品茗、抚琴等吴门画派的典型元素和画风,以寄托自己对文人隐逸生活的向往。

 

清 张宗苍《白云红叶图》 417×39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清 张宗苍《白云红叶图》 417×39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清 张宗苍《白云红叶图》 417×39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当然,乾隆皇帝的推崇并没有让张宗苍被后世所重。虽然,张宗苍的画颇得生辣苍秀之效,气体深厚,多以皴擦取韵,一洗画院甜熟之习,但往往被认为尚未脱离尚古守旧习气的束缚,过于拘谨、程式化,缺乏真情实感的韵致和个性。

 

秦祖永《桐阴论画》评其:“笔意沉著,山石以干笔渲皴,后以焦墨积累林木间,神气极葱蔚,微嫌笔墨细碎无浑沦气。古大家用笔,随浓随淡,一气成之,自然精湛,不待焦墨醒也,篁邨(张宗苍)特未知其妙耳。”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关键词: 乾隆朝画院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