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4
今天,“工·在当代”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山东鲁信文化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美博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山东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81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联合协办。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担任学术主持。

 

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展览海报

 

“工·在当代”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历史回顾展、学术提名展以及全国征集作品展,无论从展览主题还是入选作品,都体现了对“创新”的追求。不仅关注到了一些具有现实温度、在题材上能够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呈现了工笔画领域多元化的探索方向,比如影像、装置等因素的介入等。

 

姜吉安《立影孤单孤立影》

姜吉安《立影孤单孤立影》 191×43cm,45×16cm,现成品绘画,2016年

 

此外,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将在展览现场进行永乐宫壁画的原貌再现,以此个案来探讨中国绘画的传承,还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宋代巨制杰作《千里江山图》。

 

这些历史个案的再现,不仅与今天的工笔画创作形成互文关系,还有助于大众了解“工笔”概念的生成与传承,以及“工”的精神所在,尤其在公共教育方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姜吉安《立影孤单孤立影》

徐累《如梦令》,263×460cm,绢本设色,2015年

 

2017年恰逢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30周年,因此本届展览的历史回顾部分除了常规的展览展示之外,还通过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实物展示来梳理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30年以来的历史。

 

此次“工·在当代”的核心是由44个在当代最活跃以及有重要影响力的中青年艺术家组成的学术提名展部分,该部分将以艺术个案的形式组成,此种形式能相对独立又完整地呈现出艺术家个人的创作脉络,呈现出当代工笔整体的创作生态面貌与时代精神。此部分还得到了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

 

马灵丽《白马非马》

马灵丽《白马非马》,155×95cm×3,绢本绘画装置,2015年

 

全国评选获奖作品部分,则呈现自九届大展以来,在求新求变的社会思潮下,工笔画领域涌现的一些新的力量。从此部分的参展作品来看,工笔画的题材范围变得更宽了,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不乏一些有生活温度,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叶紫《至深至浅 》系列

叶紫《至深至浅 》系列 ,尺寸可变,绢本设色,2016年

 

 “工笔”不应该被束缚

 

学术主持范迪安:和上届展览相比,此届学术提名部分的作品有着更为广泛的现实关怀、人文情怀,同时也更具探索精神。此次展览中,不仅要关注工笔画领域新的现象,而且要通过展览,使工笔画各个方面的探索得以彰显。

 

涂少辉《析木之津3》(左正面)

涂少辉《析木之津3》(左正面),80×160×15cm,绢本影像(月球、土星、火星影像),2016年

 

提名委员刘庆和:人们对工笔的认识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工笔就是要画的细,画的逼真,要走向极致,但这只是工笔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全部。一个好的艺术家对好的东西一定是来者不拒的,而不是要规定他必须要做什么。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本次展览提名委员刘庆和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本次展览提名委员刘庆和

 

提名委员陈湘波:中国艺术从来就不是以追求写实为目的,工笔画和写意画只是形式的区别,工笔画的精髓是写意的。工笔画线条就是一种虚拟的艺术语言,工笔画的色彩表达也是概括的。但我们必须面对不同画种的特点和局限,任何事物没有了特点和局限就意味着消亡。

 

提名委员吴洪亮:从策展的角度来讲,我们也需要一些在边缘线上行走的艺术家,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到什么是工笔画,因为很多的观念在今天也会以工笔的方式呈现。这些作品的纳入,在扩大工笔外延的同时,也会有助于学界厘清什么是工笔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本次展览提名委员杭春晓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本次展览提名委员杭春晓

 

提名委员杭春晓:人们对工笔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应该再被局限于某一种媒介或类别之中,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全球艺术共同面对的问题。重要的不是艺术家采用了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而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提名委员何桂彦:在很长的时间里,当美术界谈工笔画,主要还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工笔,比如它的形式与语言,题材与趣味,惯例与范式,当然也会涉及其背后所依存的艺术土壤和文化系统。事实上,这个系统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沉淀,已经十分完备。所以,立足于当代文化的语境,任何形态的“新工笔”或“当代工笔”,都应对既有的体系进行突破。那么,“新”又如何体现?是语言、修辞方式之新?创作方法论、媒介观念之新?观看方式、审美趣味之新?或者作品的现实指向与文化内涵之新?很显然,“新”意味着的是开放性。但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有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不管是从艺术本体,还是从外部的艺术机制,都需要有明确的切入点,比如设色、用线、过程、时间,抑或是展示方式等,都应将其置入“当代“的语境予以考量。希望这次展览为当代工笔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秦艾《望春风-鹤:培风;豹:寓言;鹿:瞻尔;猴:负舟》

秦艾《望春风-鹤:培风;豹:寓言;鹿:瞻尔;猴:负舟》,128×276cm,纸本设色,2016年

 

 “水墨”的介入:工笔只是一个起点

 

水墨画家刘庆和先生是此届学术提名展的提名委员之一,他的加入显示了此届大展的组委会在策展思路上的一些转变,正如刘庆和先生所说:“绘画的界限没有那么严密,也不应该用某种技术来规定绘画的范围,它的概念和定义正逐渐被一种新的、更宽层面的感受所取代。”

 

因此,在刘庆和先生提名的艺术家中,大多数都是跟水墨有关系的,这可能会给此届展览带来一些争论。但工笔与写意,并非泾渭分明,工笔中可以有写意,写意中也可以有工笔,展览主旨在于探索中国笔墨语言的开放性,所以工笔只是一个起点。

 

张见《藏春册• 凝雪》

张见《藏春册• 凝雪》,58×84cm,绢本,2015年

 

对此,杭春晓先生以北宋名作《双喜图》举例说明——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将其定义为工笔作品,但画面中树石的处理具有典型的水墨语言特征。这告诉我们,工笔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概念,而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生成的形态。

 

在吴洪亮先生看来,此次展览已经照顾到了今天工笔画艺术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现实的题材,也有观念的呈现,甚至有一些对工笔语言和思考方式的实验,不同的板块会带给大家一些不同的理解。

 

相信通过“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的举办,能给工笔画的发展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工笔的“视野”也会更宽广一些。

 

徐华翎《若轻》系列之三

徐华翎《若轻》系列之三,240×130cm,绢本,2015年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 


中国工笔基金代表、美博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娟

中国工笔基金代表、美博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娟 

 

“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历史回顾部分参展艺术家(12位,按拼音排序):

 

陈孟昕 冯大中 何家英 林 

刘金贵 牛克诚 孙志钧 王天胜

萧玉田 谢振瓯 喻 慧 张 

 

 “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学术提名艺术家(44位,按拼音排序)

 

      程保忠

董婷竹 方政和   杭春晖

  贺祖斌    

贾宝锋 姜吉安    

李传真 李戈晔 李金国 李月林

    马灵丽  

  任力翰    

涂少辉 王宏州 王牧羽  

  夏荷生 徐华翎  

颜海蓉   曾健勇  

张天幕 章燕紫 郑庆余 朱小坤

 

“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全国评选获奖艺术家(58位,按拼音排序)

 

陈继亮 陈梦希 陈少华 丁奕翔

 凯 高金笙 高佩育 管海龙

郭文松 韩茂远 洪仲突 黄汝祥

 霞 蒋 平 焦宝华 黎 

李金朵 李天锁 李学志 李颖婷

李玉旺 栗玉莹 刘学云 刘雨衢

 晨 吕国亮 闵文婧 史振亮

是幽燕 宋国超 宋立欣 孙 

孙玉亭 孙媛媛 孙 照 田 

 爽 王铁汉 王小平 王长流

 忠 汶振鑫 翁毓衔 吴 

 欣 徐梓轩 闫 涛 杨建兵

杨凌媛 杨志斌 姚向东 于鲁瑶

原晓轩 张春霞 张存玫 张 

 众 赵汝芹 祝建华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关键词: 工笔画作品展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