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八国联军侵华的缩影:《北清事变写真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09
在11月7日伦敦苏富比刚刚结束的拍卖专场《纸上华辉:中国版画及纸本艺术》中,一批关于中国老地图、版画等相关纸本上拍,其中有一件名为《北清事变写真帖》的画册,估价2000至3000英镑,以流拍收场。

 

北清事变,即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人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此称谓。

 

内地藏家对《北清事变写真帖》也并不陌生。名为《北清事变写真帖》的画册有两种,在民间以及内地拍卖中时有交易。

 

其中一种《北清事变写真帖》画册的作者是小川一真,出版于1902年。此画册是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后,日本摄影家小川一真以日本皇室摄影师的身份在北京、天津等地拍摄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八国联军的组织、装备、行程、沿途军事要地、主要战场及20世纪初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人文景观等,包括了460余幅照片,内容较丰富。2008年,此画册以《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照片集》书名在国内出版。

 

另一种《北清事变写真帖》作者是山本诚阳。这本画册是在北京沦陷不久,日本天皇特命侍从武官冈泽精带领摄影师山本诚阳来华慰问日军,山本诚阳在大沽、天津、北京拍摄了大量照片,从中选出108张编成《北清事变写真帖》,用日、英文对照说明,于1901年在东京出版。本次伦敦苏富比所拍,就是这种版本。

 

伦敦苏富比所拍《北清事变写真帖》及其中部分图片

伦敦苏富比所拍《北清事变写真帖》及其中部分图片

伦敦苏富比所拍《北清事变写真帖》及其中部分图片

伦敦苏富比所拍《北清事变写真帖》及其中部分图片
 

伦敦苏富比所拍《北清事变写真帖》及其中部分图片

 

那么,“北清事变”中的所谓“北清”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于直至今天的大区划分的问题。

 

存在于中国传统语境中的“华北”“华南”概念,是以西岳华山为参照的局部范围言说(张利民《“华北”考》),而目前为人习知的“华北”“华南”现代大区概念仅有百余年历史,是随着近代西方列强在华势力不断拓展,从英语North China、South China衍生而来的舶来品。晚清时人多将之译为“北清”“南清”,或者“北华”“南华”。

 

根据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1857—1918年)进行统计:1911年以前,“北清”出现了19次,“南清”出现18次,1912年以后则销声匿迹。该《汇录》还反映出:1907年前后有《南清西报》,1904年前后有《北清新报》。清亡以后,所谓“北清”和“南清”的说法则置换为“华北”与“华南”。

 

华北、华中、华南概念尽管是外来的,但作为实体的区域却扎根于中国的传统区域观念之中。晚清以来,我国体现出一种明确的习惯分区意识:自北向南,以阴山—燕山、秦岭—淮河、南岭为地理界限,划分我国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大区,各大区内均有大河贯穿,北部为黄河流域,中部为长江流域,南部为珠江流域。

 

随着后来日军全面侵华,先后组织以华北、华中、华南为名的日伪机构,华北、华中、华南大区概念更是被频繁使用,人们对其本身蕴涵的“险恶”意图多习焉不察,其也逐渐取代原本的北部、中部、南部概念,渐获地理学界的承认。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为界识,大致形成了华北六省(甘陕晋冀豫鲁)、华中七省(苏浙皖赣湘鄂川)、华南五省(闽粤桂滇黔)的大区认知。

 

194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二野进军西南;三野进军东南;四野进军华中、华南。1948—1954年间,中共中央以此军事部署为基础,设置六大行政区(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管辖区域则与各野战军解放区域相一致。六大行政区的设置,由此基本确立了现代大区的区域范围。

 

尽管目前现代大区基本定型,但这些大区的划分事实上仍旧延续了抗战以来的国防区划思维,“带有明显的战时体制性质”,体现的是“国防第一、经济第二”的区划原则。基于这样的历史演变,有学者也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区域划分格局可能会由此而来。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关键词: 北清事变写真帖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