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社会百态 » 正文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07
      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卖生活逐渐流行起来,那么外卖是现代生活的产物吗?NO,NO,NO,其实中国人在外卖上的智慧,从古代就开始了。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宋代已有外卖服务,早在八九百年前的中国,国民经济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也好了,一有钱便吃喝玩乐的心思就开始爆棚了,偷个懒、炫个富啥的都很正常。所以在当时的宋朝都城有钱有地位的阶层中,掀起了叫“外卖”的潮流。据史书记载,孝宗皇帝经常派人到市场上“宣索”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外卖来招待宾客,而且“直(值)一贯者,犒之二贯”,吃得高兴还给小费,这大手笔哇。

皇帝叫外卖,百姓也一样。“市井经济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 原来宋代都市的小白领、小商人跟今天的OL是一样一样滴,都不习惯在家做饭,喜欢下馆子或叫外卖。

有需求就有市场,具有商业头脑的老板们就推出了新的送餐服务。需要叫外卖的顾客派个人先去饭馆点菜,“逐时施行索唤”,饭馆便差专人送上门,也是货到付款。如果是常客的话,餐具和食盒都能留在府上过夜,第二天伙计再来拿。

在国宝级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有个酒店伙计,挎着食盒匆忙行走,不知正往谁家送外卖。原来早在宋朝时就有如今天的x度外卖、x团外卖、饿xx等外卖服务了!可见当时的餐饮业极为发达。

用什么送?相比于现在的一次性饭盒和袋子,简直是高大上的不要不要的。作为一个吃货,在外卖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你觉得上图这个物件是做什么的?一个精致的盒子?一个关着窗的鸟笼?

这是一个食盒,专门盛放食物酒菜,有木、竹、珐琅、漆器等材质,其中又以木质的居多,内有数层不等。酒肆饭店以及富贵人家常用。有没有觉得很典雅庄重呢?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把它向着左右两边拉开,是不是很神奇?像一个魔术盒子。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把里边的小盒子取出来,他们是这样一个可以组合、拆卸的精美盒子。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在影视剧里或者史书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

古时的士绅名流,出门访友,或参加诗社、文社的活动,与至交把酒言欢,常会事先准备一些肴食果品,作为助兴的下酒菜。

每当文人士大夫出门踏青郊游,肚子饿了,就喊:“小厮,给老爷拿点吃的来!”小厮就从食盒里头拿出温的酒菜给主人。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周文矩《文苑图》中出现的食盒

《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中就有记载:“西门庆听言大喜,即令来旺儿、玳安儿、来兴、平安四个小厮,两架食盒,把三千两金银先抬来家。”

《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

《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宋景诗起义》:“家家户户都献礼,火腿板鸭送食盒。”

赵树理 《邪不压正》一文写道:“这地方的风俗,送礼的食盒,不只光装能吃的东西,什么礼物都可以装食盒。”

这些都是文字所记载的食盒,可见食盒历史之悠久!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这就是文中描述的肩挑人扛的大食盒: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食盒内有数层不等。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礼物的,可提可挑的大盒子,酒肆饭店以及富贵人家常用。

食盒作为一种特殊物件,是家族的共同财产,特别讲究,一个家族地位、威望的高低,富有程度都可通过食盒反映出来。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在古代,食盒材质多样,有木盒、漆盒、藤盒、瓷盒、珐琅盒,不少还有把手,且做工精巧,庄重典雅,滴水不漏。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出游的食盒里,除了吃的,还会装上笔墨纸砚、书籍手稿。有时候,甚至会装上梳子、铜镜。虽然古代男子甚少化妆,但蓄着长发的他们,总需要整理下头发和衣冠。此时,食盒大概相当于男人的 “梳妆盒” ,是明清文人雅士书房的必备品。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古代食盒的规格很多,大概可以分成捧盒、攒盒、提盒三类。

捧盒: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捧盒是清朝鼎盛时期盛行的一种实用器制,样式很多,在宫廷和民间都很盛行。它具有一定礼仪性。皇帝过生日,臣子送礼必须放捧盒里呈送,一来正式,二来保护隐私。帝王嘉奖内侍小食,也是用捧盒盛出赐予。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官宦人家上菜,用的也是捧盒。可避免食物太烫导致端拿不便,又能保温和防止落尘。作为手捧的器皿,捧盒材质要轻,但又要有隔热保温的作用,多为瓷、漆、木,偶有珐琅和金属。造型则以便于捧持为主,主要有扁圆形、方形、钟形、六角形、八角形、桃形、荷叶形、牡丹形等。

攒盒: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攒盒是装果脯、果饵的一种分格盒子。外形与捧盒区别不大,但里面分成许多小格子,每个格子中有一个小盒子,取 “攒” 字的 “聚拢” 之意。一般是中间一格,周围再分成多格。同样作为手捧器皿,攒盒的材质更轻便,且不需隔热保温,所以多是纸胎、木胎漆盒。这种器型被沿用至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塑料制的攒盒,用来装瓜子等小吃。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提盒:

提盒就是古装剧中最常见的食盒了。它用对称的提梁托着盒子,一只手就可以拎着带走。提盒出现得较早,早期是商铺和饭馆用来运送食物的。不过两根提梁,加几层格子,材质不是白木涂漆,就是竹编而成,都很粗糙。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直到明清,文人对它产生了兴趣,参与设计,提盒才精巧起来。尤其是硬木长方形提盒,坚固有韧性,不但耐碰撞,且带有一定自重,无论挑、提都不会乱晃。否则打翻里面的汤汤水水,岂不糟糕。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小型提盒只需一手提着,大部分电视剧中的食盒都属于小型提盒。到后期,小型提盒多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成,讲究的还有雕漆或百宝嵌装饰。此时,食盒已不用作盛食物,而是作为贮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明清前,外出携带食盒并不盛行。尤其宋朝以前,外出带饭菜多用囊袋, “酒囊饭袋” 一词正是源于此。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宋代人文墨客郊游用的 “游山器”大概可以算作食盒的起源。游山器,顾名思义,郊游时用来装诸般雅具的橱柜式容器。始见于北宋诗人文彦博,诗题作“因有离少之行,惠赐游山器一副,质轻而制雅,外华而中坚,匪惟便于资持,实为林下之珍玩也,辄成拙诗。 ”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这个游山器由竹编而成,坚固、轻巧,方便携带干粮、酒水、换洗衣物,甚至是整套上好的茶具。所谓 “上公遗我游嵩具,匝盥杯盂色色全。 ”

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 《倩女幽魂》 中,宁采臣背的那个双肩竹背包。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明清外出携带的食盒多为提盒,尺寸从大到小,材质从名贵到普通,应有尽有。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到清朝中后期,提盒愈发精致。做工最精致的大概要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清朝象牙镂雕提食盒。提盒分四层格子,可置放不同的食物。雕工十分精细,主体的部分用镂空精雕的象牙片,嵌于框格中,像是丝毯一般。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象牙片上还雕有人物、鸟、兽、庭园景物和船,像旧时欧洲人幻想的东方乐园。盖钮、盒身框架及提手,都染有或淡蓝或红色作为点缀。显然,这不是一件实用器,一开始就是艺术品。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送外卖,早在900年前就有了!详见《清明上河图》

清象牙镂雕提食盒

古人把“吃饭”当成生活中的大事。“和谐”的“和”字,象形意义就是吃饭。古人制作食盒,自然也是不含糊的。不管是贵族官宦家的雕花鎏金食盒,还是乡民野老、农妇村夫们家使用的竹编食盒,都取材自然,质朴无华,皮实耐用,一件食盒可以传承几代人,透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密关系。

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给这些日常实用器物注入了灵魂。中国有万千雅物,而这食盒可谓是离人心上秋,惦念在心头。这种对待食物的精巧心思,通过一方方糕点、一碗碗汤羹中凸显,更有这精美细致、古色古香的食器,给人一种古朴静雅的感觉,看似自然简单的设计,其实匠心独运,内敛大方。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