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社会百态 » 正文

黄永玉: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4
       出生于战乱年代的他

13岁初中肄业被迫流浪,四处谋生

14岁发表第1篇画作,靠勤奋度过艰苦岁月

32岁声名鹊起,轰动全国;

50岁时考取驾照

60岁随手画了一张猴票暴涨30万倍

80岁上时尚杂志封面

90岁开个展

91岁撩到林青霞

93岁飙法拉利

......

几十年前,南京还是“首都”的时候,有两句开玩笑的话,“少将多如狗,中将满街走”,形容那时候在京城里,少将、中将是值不得几个钱的。这几年国内又有了新的好玩的活,“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了,说的也是实在的情形。

“大师”、“教授”这种称呼,原不是可以随便安在头上的;就好像不可以随便取下一样,既要有内涵,还要具备相当长的、够格的资历。

随便称人做“大师”的人,往往都是“好心的外行”朋友,并不太明白“大师”的实际分量。

黄永玉: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我也常常被朋友称做“大师”,有时感觉难为情,暗中正懊丧,看到朋友一副诚恳的样子,也不忍心拂他们的心意,更不可能在刹那间把问题向他们解释清楚,就一天天地脸皮厚了起来,形成一种“理所当然”的适应能力。

黄永玉: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不过,这是很不公平的,我已经六十七岁了,除非我脑子里没有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没有吴道子、顾恺之、顾闳中、张择端、董源,没有毕加索,没有张大干……除非我已经狂妄地以为自己的艺术手段可以跟他们平起平坐了;除非我不明白千百年艺术历史的好歹!天哪:“大师?”谈何容易?

黄永玉: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直到今天,我那些学生、学生的学生都被人称为“大师”,他们安之若素的时候,找才彻底明白,我们的文化艺术已经达到一种极有趣的程度了!

若果有人称赞我:“这老家伙挺勤奋。”倒还是当得起的。

黄永玉: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我只是明白一点,六十七岁的暮年,除了艺术劳动“背水一战”的快乐之外,时光已经无多。世界那么灿烂,千百年来艺术上有那么精彩的发明,够感谢苍天的了!

黄永玉: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但丁的故居 》黄永玉

黄永玉: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黄永玉 《爱神殿废墟》

黄永玉: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黄永玉 《翡冷翠的桥》

黄永玉: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黄永玉 《费埃索里远眺》

黄永玉: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黄永玉作品/图)

(左)人和蚂蝗不一样,蚂蝗吸血不声不响,人吸完人血还骂你不大方。

(右)某种历史家越写越脸红。 

注:文章摘自黄永玉先生1999年出版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一书

 

 

黄老爷子一向快人快语,一针见血地道出现今艺术界的“乱象”,据有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国内有身份的画家约有50万人之多,绝大多数艺术水准平平,但是无论如何,今天是中国历史上拥有画家最多的时期。

美术界对的艺术家学术价值确认,往往对艺术家的人格因素格外看重,甚至会以真真假假的艺术人格来确认其学术的水准。这导致了我们对艺术家人格无节制的信仰。他们的艺术水准也因不可量化的人格力量被不加艰制的拔高,由此造成的个人崇拜与娱乐界无知的追星现象无异,真正的学术价值被无情的抛弃,激情肉麻的马屁风行。艺术家是一群最擅长表演的人,说白了是一群最擅长“装逼”的人,有些艺术家被拔高为“大师”,在这些大师之中,真有德行的和没有德行的参差不齐,很多别有用心的艺术家,毫无愧意的期盼着别人称自己为大师也是常有的现象。

大师的称谓是后人给予前人学术水准的高度评价,他们的价值是由历史来评说的,自称大师只能曝露艺术家的无知浅薄。对于当代人,大师只是一句玩笑话,是一件难为情的事,不能当真,更与一个艺术家的学术水准扯不上关系。今天的大师满天飞,说到底是想当大师的人太多,计较名利的艺术家太多罢了。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