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克让谈书法(三):怎样选帖
日期:2016-10-18 09:47
什么是碑,什么是帖?
 
碑是竖石,帖是横石。碑帖的区分,碑帖的不同性质是由其初衷导致的。即碑是具有书法以外实际用途的具有一定形制的刻石。先秦、秦、西汉的石刻文字一般称为刻石是因为当时碑的形制尚未完善。后来,刻字石变成了碑的形式,而碑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刻字了。
 
书法意义上的碑主要指碑石上的文字而非石碑本身,和这个意义上的碑并称或者说很接近的另一种文字是金文,即铜器铭文,铭即刻。大约因为碑石文字与青铜器文字同经刻凿而成的缘故,书法上碑的广义有时是将金文包含在内的。碑的目的是出于实用,是竖石,所以他一开始变必须考虑观瞻的效果,使得碑字天生便具利于悬挂的优势。
 
企业家收藏字画
求名迹易见,安直德自彰
44×30厘米 2016年
 
帖的本质是宣扬书法并提供范本,它的初衷便是书法的目的。帖中的文字,原本是有其书法之外的实际用途的,但一旦成为帖,便不复以此为务,而是出于书法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晋人的信札一旦刻入帖,便是书法的性质而非书信了。
 
帖的概念似乎要晚一些,前此用于书法楷模者多是真迹,称为法书。由于书法的目的将法书汇编聚集,真正的帖就产生了,例如王羲之的《十七帖》,唐人张彦远《法书要录》就称其为“煊赫名帖也”。武周时期的《万岁通天贴》是用响拓技术制成的较早的丛帖。到了宋代的《淳化阁帖》《大观太清楼帖》《绛帖》等等。由此,帖便从涓涓细流汇成洪流,成为书法学习的主要范本。
 
虽说清代碑学兴起,但读书人启蒙习字一般还是由帖入手,碑在清代更多是书法家提高、求变阶段取法、参悟的对象。
 
先碑还是先帖?
 
我以为还是先学碑,次学帖。
 
书法启蒙阶段,还是从众比较好。初学者往往关切地询问“你看什么帖子比较适合我?”这个问题当然是诚挚而值得尊重的,但我以为开始不必过分强调自己,要有吃大锅菜的雅量,而不是开小灶。针对个人性情的学习路线是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摸索、量身定做的,而不是可以预设、可以安排的。
 
怎样量身定做?
 
无非是扬长与避短,舍此二者,别无奥妙。扬长便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性”之所长,“情”之所感,加强联系,使之更加突出。避短,就常理看似有藏拙的意思,但这毕竟是消极地回避,积极的避短之道是对症下药,有所克服。
 
比如有人写草书总是一笔一笔连不起来,那么就可以针对性地临摹怀素的《自叙帖》,黄庭坚的《诸上座》《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等,这种情况学习《十七帖》恐怕就不太合适。反之,用笔习惯缠绕不休者则可以多学《十七帖》《书谱》诸帖。从根本上说,选帖是一种注定的外化,所以,选择恰当,帖对于临习者不仅有规范之功,更有激发宣扬之用。也就是说,恰当的贴可以激发人性格中的某些特点,最终形成风格。
 
企业家收藏字画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0×45厘米 2016年
 
孔子的三个弟子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给出了三种回答。
 
昨天晚上和几位学生陪同业师聚餐,席间一位年轻的后进文请业师给他开出一些书目。我正暗自揣摩老先生的意思,不料他首先推荐的是《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回想当年我刚考上古文献专业,尚未开学,我电话中也问过先生同样的问题,他回答的是《论语》和《史记》。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粤ICP备14011094号
首页 刷新 顶部